1984(2).
摘要:苧麻是多年生的纤维作物,一年可收获多次。由于纤维优良,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苧麻在植物纤维中是仅次于棉花的重要衣着纺织原料。我国是苧麻原产地,是世界栽培和利用最早的国家。中国苧麻产量一直
1984(2).
摘要:高粱在河南省的栽培历史,据考古证实,已有五千多年。在长期的栽培环境中,经人工和自然选择,逐渐形成适应我省不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要求的特有高粱农家品种生态型。全省共有农家品种一千余份,现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生态特征的形成原因初步认识如下:
1984(2).
摘要: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原产我国,在喜马拉雅山山地一带,尚有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在山东省的一些山区也发现有野生种。据考证,我国栽培小豆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世界上小豆的栽
1984(2).
摘要:1976年5月我们通过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引入玉米自交系SSE_(232)少量种子,分发给了云南、四川省农科院及广西玉米所等单位试种。几年来,经云南省农科院等单位试种、
1984(2).
摘要:1981年和1982年对西藏山南地区和昌都地区以及林芝县的蜜源资源进行了考察,获得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料。一、地理分布西藏南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形复杂,气
1984(2).
摘要:1982年5月25日至10月23日,西藏农作物品种资源考察队对昌都地区的芒康、左贡、八宿、察隅、波密、察雅、昌都、江达等9县、28个区、67个公社的麻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除采集到大麻(包括栽培大麻
1984(2).
摘要:鄂西神农架山区位于东经110°03’—110°51’,北纬31°42’—32°11’之间,是川北大巴山脉的东段,主脉在神农架林区(湖北省直辖)境内,海拔3,052米,支脉分别延伸到竹山、房县、兴山、巴东等县境。山脉
1984(2).
摘要:小—黑麦附加系“82—4030”,暂名“品加系1号”,系八倍体小黑麦“84305”与普通小麦“品9”杂交后,经连续选育而成。目前已收获第五代种子,性状稳定,表现穗大、粒多、早熟,突出特点是子粒大而
1984(2).
摘要: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玉米育种的要害是缺乏新的优良种质,广泛引进低纬度玉米,可能是一条有效途径。玉米原产美洲热带地区,那里也是玉米的多样性中心,种质异常丰富。由于光周期
1984(2).
摘要:我国与外国的稻种交往,由来已久。近三十年来,国外稻种在我国推广利用而见之于记载的有《水稻优良品种》(1958年农业部种子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编)一书所载属于国外稻种的11个品种,即:籼稻品种
1984(2).
摘要:我国历史上长期种植的棉花主要是中棉(G.arboreum L.),又叫亚洲棉,俗称小棉花。产量较低,并且纤维较短而粗,只适宜手工纺织,而不适于机器纺织。到了十九世纪后期,由于我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
1984(2).
摘要:冬小麦弱冬性品种的分布区域很广,栽培区处于春麦和冬麦的过渡地带,性状的遗传变异复杂多样,类型丰富;对不同自然、栽培条件的适应性强,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1984(2).
摘要:四、一元线性与非线性回归分析的计算程序在种质资源问题的分析中,经常遇到一些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两个变量,例如,某一数量性状(千粒重或穗粒数)与产量,抗病性与某一气象要素(温度或湿度),耐盐性与土壤含盐量等等,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也许是线性的,也许是非线性的。通过试验,得到数据,找出描述它们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以往的方法都是先在坐标纸上找出
1984(2).
摘要:1980—1982年,赣州地区组织协作组,对全区16个县119个公社的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考察。在39个公社搜集了野生大豆50份,并在瑞金县发现一份半野生大豆。赣南野生大豆按叶型分有同株异叶、披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081 传真:
电话:010-82105796 E-mail:chinaseedqks@163.com
ICP:京ICP备09069690号-22京ICP备09069690号-2
版权所有:《中国种业》编辑部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