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旱地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鉴定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作者单位:

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基金项目:

农业部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专项经费项目(11172130-10640722013)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给选育黄淮旱地高抗旱级别小麦品种提供参考,利用 2014-2024 年度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抗旱性鉴定结果,对不同抗旱级别小麦品种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不同抗旱级别产量相关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旱肥组年度间各抗旱级别品种占比相对稳定;旱薄组参试品种抗旱级别 3 级品种占比在 2014-2018 年度逐年减少,2018-2022 年度呈增加趋势,4 级品种占比在 2014-2018 年度逐年增加,2018-2024 年度呈减少趋势。旱肥组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穗粒数、株高随抗旱级别降低均有下降趋势,其中有效穗数下降最为明显;旱薄组干旱胁迫下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均随抗旱级别的降低而降低,有效穗数变化不明显,非胁迫下有效穗数随抗旱级别降低而降低。抗旱指数低的品种,干旱胁迫条件下其产量降低越多。产量相关性状在干旱胁迫区表现出的差异较非胁迫区大,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抗旱级别产量相关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高抗旱级别品种穗粒数对产量贡献大。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 胤,张 珂,孙军伟,霍 红,郭晋太,孟丽梅,杨子光.黄淮旱地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鉴定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中国种业,2025(4):75-8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2-18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2-25
  • 录用日期:2025-02-25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