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玉米品种叶片气孔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1新乡市农业科学院;2鹤壁禾博士晟农科技有限公司;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2110011030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42102110283)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气孔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以目前黄淮海区域正在推广的 9 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 6.00 万株 /hm2、7.50 万株 /hm2 和 9.00 万株 /hm2 等 3 个密度处理,分别测定气孔形态特征、气孔空间分布格局和品种产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 6 个品种的气孔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另外 3 个品种无显著变化;各玉米品种气孔空间分布格局在 7.50 万株 /hm2 密度下均达到最规则水平;6.00 万株 /hm2 密度下,硕育 172 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且产量最高;7.50 万株 /hm2 处理下,硕育 172、宝景 186 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硕育 172 的产量最高;9.00 万株 /hm2 处理下,鲁研 106、登海 605 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鲁研 106 的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气孔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的品种,产量也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孔长度越大,气孔指数越高,表皮细胞面积越大,表皮细胞密度越小,玉米品种的产量也就越高,以上结果对黄淮海区域的玉米育种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史大坤,李方杰,魏 锋,宋宾宾,常志杰,卫晓轶,刘俊恒.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玉米品种叶片气孔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中国种业,2025(5):104-109,11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1-20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3-06
  • 录用日期:2025-03-11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4-23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