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赵云娟
张定一
段 峰
李民祥
1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2临汾市农业农村局;3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农业农村局
S 513
ZHANG Jing
为提高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玉米品种与光热资源的吻合度,明确中早熟玉米品种和育 187 和迪卡 1563 在当地的适应性,2022 年以蒲县 6 个村为试验点,以当地农户种植品种为对照,调查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穗部性状和收获期成熟度。研究认为通过地膜覆盖弥补自然积温不足而种植中晚熟品种不是该区域最佳选择。岔上村、瓷窑河村、木掌村及夏家岭村气温偏高、降雨多的区域,和育 187 增产幅度较大,达 21.42%~91.73% ;上柳村海拔较高,气温偏低,和育 187 在收获期乳线比例为88.14%,粒重潜力未充分发挥,导致产量增幅较小,和育 187 和迪卡 1563 分别为 13.61%、5.28% ;后沟村肥力差且低温少雨,生育期延迟,导致和育 187 在收获期成熟度差,乳线比例仅为 58.24%,产量显著降低,百粒重为主要限制因子。中早熟品种和育 187 在气温偏高、降雨多的冷凉区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而在海拔较高、气温偏低的区域适宜的玉米品种有待进一步筛选。
张 晶,赵云娟,张定一,段 峰,李民祥.中早熟玉米品种在晋南高海拔冷凉区的适应性研究.中国种业,2023(10):87-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