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大麦7号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作者: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of Yield Components of the Malting Barley Variety'Fengdamai7'
Author: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通过凤大麦7号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凤大麦7号产量构成五因素中,与产量相关程度依次为:有效穗数(r=0.5933)>最高茎蘖数(r=0.4573)>基本苗(r=0.3207)>千粒重(r=0.0830)>穗实粒数(r=0.0748);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有效穗数(p=1.2688)>穗实粒数(p=1.0163)>基本苗(p=0.4390)>最高茎蘖数(p=-0.3521)>千粒重(p=-0.0780)。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云南省生态环境及当前的种植条件,凤大麦7号高产栽培策略应以提高有效穗数为主导,有效穗数的提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基本苗,合理控制最高茎蘖数等措施来实现,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不能一味追高,应注意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发展,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刘帆.凤大麦7号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中国种业,2017(10):47-4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665
  • 下载次数: 652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收稿日期:2017-07-04
  • 最后修改日期:2017-07-19
  • 录用日期:2017-07-24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