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科普天地
    • 漫话农作物(五)——蚕豆、豇豆、绿豆、小豆、白菜、萝卜

      2021(8):125-132.

      摘要 (89) HTML (0) PDF 74.09 M (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蚕豆(学名:Vicia faba L.)是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南豆、胡豆等,英文名Broad bean或Faba bean。蚕豆是人类栽培最古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起源于西伊朗高原到北非一带。公元1世纪蚕豆开始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种植蚕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多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等。中国是世界上蚕豆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也最高,据2000年统计,中国蚕豆生产总面积达1689万亩,占世界种植面积的59%,产量达250多万t,占世界总产的61%。蚕豆是我国传统对外贸易的重要农产品资源,主要分布西南、长江流域及西北地区,包括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甘肃和青海等地。云南是中国蚕豆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常年播种面积400多万亩,产量居全国之首,达50万t。

    • >种业论坛
    • 论农民留种权与农民权益的保护

      2021(8):1-6.

      摘要 (423) HTML (0) PDF 7.39 M (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民留种权是指农民自繁自用植物新品种的权利,是对品种权人权利的限制;农民留种权成立的前提是农民留种行为已经进入到品种权人的权利范围内。以农业为生,分散经营少量耕地的个人、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农民留种权的主体,是享有自繁自用留种权利的农民。此外,在保护中,还要警惕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尤其是其中的绝育技术对农民留种权的架空,农民留种权是法律的强制性条款,利用合同限制条款对品种特权进行排除是不合法的。解决好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和合同限制条款对农民留种权的不利影响,方能处理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农民权益保护的平衡。

    • 完善水稻制种体系,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2021(8):6-10.

      摘要 (352) HTML (0) PDF 6.44 M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打好种业翻身仗。针对当前的水稻制种领域存在种企诚信、组合性状、经纪人从业、基础硬件设施、农业保险、科研团队等与制种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完善水稻制种体系是构建国家级制种基地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径,完善内容有制种基地保障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监管治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水稻制种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水稻制种基地健康长远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 玉米机械粒收对育种的启示

      2021(8):11-13.

      摘要 (356) HTML (0) PDF 3.75 M (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玉米生产机械化粒收是大势所趋。适应玉米生产机械化粒收,玉米育种目标应做相应调整,由过去单纯追求单株产量,晚熟,稀植大穗的育种模式转变为耐密植,中早熟,抗性好,群体产量高的育种思路上来。本文从玉米机械粒收的角度,阐述与之相适应的玉米育种目标,期望对育种工作者有所启示。

    • >专题论述
    • 川西南山区冬马铃薯优质高效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2021(8):14-19.

      摘要 (240) HTML (0) PDF 7.40 M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川西南山区冬马铃薯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拓宽遗传基础,创新育种目标及方法,选育出一批适宜本区域栽培的冬作专用马铃薯新品种。确立生产标准,强化种薯基地建设,保证优质脱毒种薯供应,构建蚕桑产区协调共生套种模式及配套技术,集成创新以“使用优良适销品种脱毒种薯、种薯切块拌种、双行垄作、适宜密度、覆膜栽培、无机和有机肥搭配、肥水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控、适时收获”为核心技术的川西南山区冬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 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2021(8):19-25.

      摘要 (311) HTML (0) PDF 8.74 M (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重要资源之一。云南位于全球3大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是享誉世界的天然农业基因宝藏,具有许多极其珍贵的生物特有属和种。本文系统分析了云南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成效,找出了全省资源家底不清、资源保存与鉴定设施差、特有资源消失风险加剧、优异资源发掘利用滞后、资源引进输出情况不明、有效交流与共享不畅等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围绕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开发创制、育种利用、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

    • 油菜品种登记现状分析

      2021(8):26-29.

      摘要 (413) HTML (0) PDF 4.54 M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对2017-2020年油菜品种登记总体概况、登记主体、登记地域、品种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油菜品种登记实施所取得的积极意义和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讨论,借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 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2021(8):30-33.

      摘要 (449) HTML (0) PDF 5.34 M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活力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种子发芽、出苗、幼苗生长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等。高活力种子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和生产潜力,是实现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一种方法途径。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种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加快,但高活力种子的相关分子研究进展还比较薄弱,因此,本文从影响种子活力的多方面进行深入发掘,阐述了影响种子活力的遗传因素、理化因素、生理因素和基因发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探寻提高种子活力的有效方法,提供高活力种子,为现代种业质量控制提供现实参考。

    • >种业管理
    • 山西省祁县种业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2021(8):34-36.

      摘要 (285) HTML (0) PDF 3.71 M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当前县级种业管理形势,总结了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对象层级化、管理人员精简化的现状;分析了品种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种业政策监管体系的建议,积极倡导基层种子管理改革的具体对策;对于改善基层种业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 种业市场窜货的根源及解决办法

      2021(8):36-38.

      摘要 (389) HTML (0) PDF 3.93 M (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2000年《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市场化日益成熟,种子市场的放开推动了中国种业快速发展。2017年中国种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分水岭时期[1],伴随着品种审定制度的改革,品种井喷导致价格竞争白热化,窜货乱价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其危害显而易见,令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头疼不已。种子市场窜货乱价行为具有行业特殊性,有产品、消费者、渠道、生产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等众多因素。应对种业窜货乱价行为,考验企业推广运营管理水平和经销商市场管控能力,要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经销商密切配合,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加强营销过程监督管控,对窜货乱价行为杀伐果断,才能保障产品推广运营良性发展,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 基层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问题探析

      2021(8):39-40.

      摘要 (286) HTML (0) PDF 2.21 M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近年来种子市场监管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禄劝县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地强化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提高种子市场监管的能力水平,更好的为经营户和农民服务。

    • >地方种业
    • 推进大连特色种业发展的研究

      2021(8):41-44.

      摘要 (231) HTML (0) PDF 5.05 M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业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地区农业质量效益提升。为贯彻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决策部署,在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提升种苗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大连贡献,本研究对大连特色种苗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梳理了大连特色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制约因素,提出做好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积极培育壮大种苗企业、加强种业自主创新、强化种业发展要素保障等一揽子对策建议。

    • 推进山东省滨州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2021(8):45-47.

      摘要 (265) HTML (0) PDF 3.46 M (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是山东省内的农业大市,也是用种大市。通过对滨州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农作物种业发展进行剖析,总结出滨州市发展强筋麦品系、创新开辟小麦育种等农作物种业发展经验。提出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1)打造强筋麦生产基地;(2)加强对麦种生产补贴;(3)强化市场监督,规范种子市场经营秩序;(4)增加科研育种投入;(5)展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 鄢陵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成效与思考

      2021(8):47-49.

      摘要 (245) HTML (0) PDF 3.73 M (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农业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性、战略性资源。对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实际状况进行概述,总结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阶段性工作成效,对基层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情况进行思考,以便为基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玉米制种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

      2021(8):50-53.

      摘要 (301) HTML (0) PDF 4.61 M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十三五”期间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种业发展形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十四五”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和任务,为推动制种强师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种子安全奠定理论基础。

    • >问题与探讨
    • 加快安徽种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几点思考

      2021(8):53-55.

      摘要 (289) HTML (0) PDF 3.56 M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对比和总结龙头企业构成、育繁环节、创新发展基础、种质资源等方面短板和不足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在种业全产业链发展中采取的有益做法和经验,进而提出了实施一批联合攻关项目、加强政企合作共建、加快企业重组步伐、深化育繁推一体化、培育“生物技术 信息化”种业人才、打造种业小镇等加快种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建议。

    • 湖南省邵阳市农作物种业振兴路径探讨

      2021(8):56-59.

      摘要 (296) HTML (0) PDF 4.53 M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种业振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邵阳市是湖南省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一个国家杂交水稻和西甜瓜种子生产大市,如何实现种业振新,对类似地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地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国家级、省级种子基地多,种业人才聚集,科研育种基础较好。邵阳市具备在一个或几个方面取得创新突破的基础。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分析传统优势,提出了邵阳市种业创新目标和创新路径。指出邵阳市种业创新应围绕种质资源保护整理与利用,构建科研创新团队,培育种业龙头企业,加强当地国家种子基地建设,提升种业监管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加大财政支持与人才扶持力度这一路径展开。

    • 干旱地区杂粮杂豆区域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探讨

      2021(8):59-62.

      摘要 (262) HTML (0) PDF 5.33 M (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加快提升宁夏盐池县杂粮杂豆繁育基地供种保障能力的必要性,按照“雨养 补灌”兼顾、优化繁育结构,适应轮作倒茬和培肥地力,扩大总体规模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发挥当地杂粮杂豆生产的资源综合比较优势,构建国家级杂粮杂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的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及运行机制,以期为保障宁夏及周边省区杂粮杂豆种子繁育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区域经济提供参考。

    • >经验交流
    • 保山市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2021(8):63-65.

      摘要 (268) HTML (0) PDF 3.39 M (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推进农业绿色化高效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阶段,依靠增加科技投入、实施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玉米产业的重要途径。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结合本市的玉米生产情况及特殊的生态条件,经过多年探索及试验示范,成功总结出几项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今后保山及类似生态区域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 开展农作物品种安全跟踪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8):65-67.

      摘要 (270) HTML (0) PDF 3.48 M (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衡阳县农作物品种安全跟踪评价工作中的组织保障、技术培训、跟踪评价点的确定、品种安排、跟踪评价等具体做法进行梳理,总结了农作物品种安全跟踪评价工作主要成效:筛选出了一批主导品种,加快了良种覆盖率;集成了新品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了新技术应用和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提出要科学安排,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要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注重人才培养,确保该项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 >研究论文
    • 2011-2020年长江上游国审水稻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2021(8):68-72.

      摘要 (314) HTML (0) PDF 4.83 M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稻栽培地区,对2011-2020年长江上游通过国家水稻区试审定的品种的现状、经济性状、产量性状、米质性状和抗性性状数据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为长江上游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上游参与国审的不育系59个,三系杂交稻占审定品种的85%;区试产量呈现上升趋势,而生育期则有逐渐缩短趋势;优质稻品种占审定品种的51.0%,而米质达到一等的水稻品种只占8.2%。

    • 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安豆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1(8):72-74.

      摘要 (285) HTML (0) PDF 3.52 M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豆品种安豆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外观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度、无效分枝数呈增加趋势,有效分枝数呈减少趋势;紫斑率、褐斑率、虫食率、瘪粒率呈增加趋势,完好粒率呈下降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呈下降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1.8万株/667m2时产量最大,每667m2达135.62kg。

    • 2020年河南省优质水稻新品种展示报告

      2021(8):75-78.

      摘要 (354) HTML (0) PDF 3.67 M (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优化种植结构,筛选适宜河南省不同粳稻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2020年河南省种子站对征集到的20个优质品种进行了展示。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沿黄稻区产量及品质均优于豫南稻区;郑稻24、获稻008、晶光17、豫稻16共4个品种在不同稻区丰产性好、品质优,适宜区广,可在沿黄稻区及豫南稻区推广种植。.

    • 江苏鲜食玉米品种在海南试验推广初探

      2021(8):79-83.

      摘要 (220) HTML (0) PDF 4.61 M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鉴定筛选适宜海南地区冬季种植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促进江苏南繁育种成果就地转化,2019-2020年度对24个江苏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在海南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苏玉糯606、苏科糯1602、苏科糯1505、萃甜糯608和苏玉糯1705共5个糯玉米品种生育期适中,果穗外观品质表现较好,籽粒颜色丰富,产量比对照增产13%以上,适宜作为特色糯玉米品种在海南种植;苏科甜1506、萃甜616、萃甜618、萃甜628和晶甜9号5个甜玉米品种单产超1000kg/667m2,其中萃甜616产量最高,达1143.1kg/667m2,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生育期相对糯玉米略长,可与糯玉米搭配种植,错峰上市,提高种植效益。

    • 武科12杂交制种父母本行比优化配置及栽培模式研究

      2021(8):83-86.

      摘要 (162) HTML (0) PDF 3.34 M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武科12的品种特性,对在杂交制种过程中不同父母本行比、栽培模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模式不同,产量差别也较大,其中70cm半膜覆盖宽窄行种植(A3处理)>全膜覆盖等行距种植(A2处理)>140cm半膜覆盖等行距种植(A1处理);在4种父母本行比田间配置下武科12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产量表现为行比1∶6>行比1∶7>行比1∶5>行比1∶4,各父母本行比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终确定在母本密度相同时,70cm半膜覆盖宽窄行种植、父母本行比1:6的配置下武科12制种产量最高。

    • 甘蔗品种桂糖44号在广西河池市蔗区的表现

      2021(8):87-89.

      摘要 (294) HTML (0) PDF 2.54 M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评价甘蔗品种桂糖44号在广西河池市蔗区的表现,2018-2019年在河池市蔗区开展1年新植1年宿根的甘蔗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4号表现为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强,抗病、抗倒能力强,新宿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桂柳05136、桂糖29号高11.38%、16.71%,11月至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分别比对照桂柳05136、桂糖29号高0.51%、1.01%(绝对值),在产量、蔗糖分及抗性上较2个对照有明显优势,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可在河池市及同类型蔗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 >育繁制种
    • 鲜食甜玉米品种赣科甜8号的选育

      2021(8):90-92.

      摘要 (145) HTML (0) PDF 3.54 M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赣科甜8号是以自交系T323为母本、自交系 T1-2-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甜玉米一代杂种。该品种产量高、口感好、风味佳,田间对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的抗性与对照赣科甜6号相当,适宜江西省及东南地区鲜食甜玉米产区种植。对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 糯玉米品种科甜糯8号的选育

      2021(8):92-94.

      摘要 (135) HTML (0) PDF 3.79 M (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甜糯8号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自育糯玉米自交系KD103为母本和甜糯双隐自交系KD10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糯玉米单交种。在2016-2018年参加了浙江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皆表现出高产、稳产、甜糯适中、品质优、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合春、秋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 小豆品种冀红20号选育

      2021(8):94-96.

      摘要 (113) HTML (0) PDF 3.75 M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豆新品种冀红20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2009年以引自山西的特大粒红小豆为母本,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小豆品系9901-1-1-2为父本,通过杂交选择培育而成。2019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评价,定名为冀红20号(省级登记号:20191694)。该品种为中熟品种,夏播平均生育期90.8d,百粒重16.9g,籽粒大,饱满整齐,商品性好,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不炸荚、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在河北省春播区最适种植密度为10000~14000株/667m2;在河北省夏播区适宜播种期为6月下旬至7月初,最晚播期可持续到7月5日左右,最适种植密度为12000~14000株/667m2。

    • 优良春播玉米新品种华单128的选育

      2021(8):97-98.

      摘要 (219) HTML (0) PDF 2.24 M (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辽宁华玉种子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改良种质资源,多环境选育等技术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华单128,其母本为杂交选系WP3,父本为本土改良杂交选系W128。该品种中熟、高抗、高配合力等优点突出,同时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202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200167。适宜在活动积温2650℃以上的东北及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玉米生产可全程机械化操作。

    • 玉米新品种赤单109的选育

      2021(8):99-101.

      摘要 (316) HTML (0) PDF 3.11 M (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根据内蒙古发展的实际需要,运用多种育种技术选育出玉米新品种赤单109,其母本为自选系C12-543,父本为自选系F1322。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等特点。2020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玉2020005号。

    • 高产稳产宜机收玉米品种豫单132的选育与应用

      2021(8):101-103.

      摘要 (366) HTML (0) PDF 3.63 M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机收籽粒是实现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玉米品种豫单132是以自选系HL237为母本、自选系HL896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宜机收籽粒等特点,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分析豫单132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以期为玉米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 小麦新品种宁麦30的选育

      2021(8):104-106.

      摘要 (265) HTML (0) PDF 3.48 M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麦30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0798为母本、宁9-36为父本杂交,采用混合集团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优质高产,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毒病,品质属优质中筋。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 高产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嘉禾247的选育

      2021(8):106-107.

      摘要 (133) HTML (0) PDF 2.19 M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嘉禾247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中熟常规晚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 高产优质宜机收杂交油菜新品种南油666的选育

      2021(8):108-109.

      摘要 (170) HTML (0) PDF 2.26 M (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油666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用不育系南A6与恢复系626R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宜机收杂交油菜新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在机收大区试验2个生产周期中,平均产量2359.35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9.39%,种子芥酸未检出,商品菜籽硫苷含量19.59 umol/g(饼),含油量45.64%,抗病毒病、低抗菌核病。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种植。

    • 粮饲兼用高产皮燕麦新品种欧蒂的引育

      2021(8):110-111.

      摘要 (117) HTML (0) PDF 2.37 M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欧蒂是高产粮饲兼用型皮燕麦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98d左右,平均株高98.2 cm,千粒重33.80 g,粗蛋白含量14.88%,粗脂肪含量4.29%,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籽实产量4418.73 kg,最高产量达到9225 kg,比对照增产16.5%;平均干秸草产量5304.87 kg,比对照增产11.93%。欧蒂群体结构好,成穗率高,高产稳产,抗倒性强,增产潜力大,成熟一致,落黄好,适宜机械化操作,适应在河北省坝上地区和坝下高寒山区及其他同类型生态区的生产潜力4500 kg/hm2以上的平滩地、阴滩地和水浇地种植。2018年8月通过专家会议评价,2018年12月在河北省完成登记,登记号:20182223。

    •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台油523的选育

      2021(8):112-114.

      摘要 (74) HTML (0) PDF 3.56 M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台油52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核不育两用系宜10AB为母本、恢复系12-5423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台油523于2016-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组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2年平均产量2546.18kg/hm2,比对照蓉油18增产3.2%。平均芥酸含量为0.05%,硫苷含量(饼)26.37μmol/g,含油量41.28%。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抗倒、抗寒、抗裂荚性强,于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适宜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冬油菜区秋季种植。

    • >良种良法
    • 粳稻新品种佳源粳1号及机插栽培技术

      2021(8):114-115.

      摘要 (127) HTML (0) PDF 2.44 M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江苏淮北地区稻麦两熟制的种植条件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粳稻新品种佳源粳1号机插栽培示范,该品种表现出产量水平较高、田间稻瘟病抗性强、抗倒性好,成熟期适中,具备大面积推广的前景。总结了佳源粳1号的栽培管理措施,提出了该品种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 中强筋高产小麦核春137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21(8):116-118.

      摘要 (120) HTML (0) PDF 3.64 M (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春137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疆润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中强筋、高产春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plot9787/新春11号。该品种属优质中强筋类型,高产,抗白粉病,抗条锈病、叶锈病,2018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核春137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 高产耐密玉米品种陇垦玉701及其栽培技术

      2021(8):118-119.

      摘要 (253) HTML (0) PDF 2.43 M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陇垦玉701是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在海南以自育自交系LKMPH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LKF0501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而成的晚熟单交种。该品种结实性好、稳产性好、子粒饱满、商品性好,高抗禾谷镰孢茎腐病,抗倒性好,空秆率低,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对陇垦玉70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新品种
    • 四川秦巴山区玉米新品种广玉3号

      2021(8):120-121.

      摘要 (231) HTML (0) PDF 2.01 M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玉3号是四川省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交系FH322作母本,自交系BS1074作父本组配,历时10年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高产、抗旱、抗病性强,适应能力强,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春播种植,茎腐病高发区慎用。

    • 玉米新品种陇垦玉18

      2021(8):122-123.

      摘要 (265) HTML (0) PDF 2.24 M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陇垦玉18是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在海南以自选系LKMD1为母本、自选系LKF4401为父本进行杂交组配而成的早熟三交种,该品种结实性好、稳产性好、子粒饱满、商品性好,中抗禾谷镰孢茎腐病,抗倒性良好,空秆率低,适宜在甘肃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种植密度4500~5000株/667m2。对陇垦玉18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宁玉源8号

      2021(8):123-124.

      摘要 (328) HTML (0) PDF 2.32 M (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玉源8号是宁夏科泰种业有限公司以母本宁123和父本宁121杂交组配选育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生育期137天,株高315cm,穗位高130cm,全株20片叶,株型紧凑,百粒重38.0g,出籽率87.2%,果穗长筒形,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高抗腐霉茎腐病,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和丝黑穗病。2020年11月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定,适宜宁夏引扬黄灌区≥10℃有效积温2700℃以上地区春播单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